简介
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,需要“写”的地方越来越多,但我们真的会写、能写、写得好么?这本《如何高效写作》告诉我们,只要掌握写作的流程,每一步都目标清晰、达到标准,快速升级写作技能并不是难事。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,总结出一套简单、易上手的写作流程,经过“确定信息、分析读者、收集点子、写出概要、打草稿、反复推敲、精炼修改”这7步,就能流畅、轻松地写出好文章
关于写作
写作场合的不断增加,按理来说,对于写作的抗拒应该也会随之减少。但是,对于工作中的写作场合,例如,写方案、写设计书,或者是写企划书、报告书的时候,好像还是有很多人苦恼于“写不好”。写不好,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办法运用文章很好地进行沟通会怎样呢?首先,会造成误解。就像是“这个邮件根本不是这个意思的,但却给对方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”或者是“用邮件向项目成员发出指示,但对方却做出了与本意完全相反的理解”等情况。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给客户做的方案,客户却看不懂、理解不了;提交给领导的企划书通不过、得不到领导的认可;
写作技能三要素
表达方式的储备
也就是说如何把所想表达出来。例如词汇、修辞手法、有效的表达方式,等等。这些只能靠储备。
基本技巧
写作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就是“造句方法”,也就是“基本技巧”。大家也许有读到过,句子尽量简短、归纳法、演绎法等说法。基本技巧是必要的。例如,长的修饰语尽量相隔远一点,主语和谓语尽量靠得近一些,等等。没有这些基本技巧,就写不出易懂的文章。
程序(运用能力)
这些基本技巧只不过是零件,零件固然重要,但如果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零件,也就写不出完整的文章。在这里,就需要掌握第三个要素,也就是“程序(运用能力)”,即归纳想法并将之精练成文章的过程。
写作技能
技能=技巧+程序(运用能力)
很多技能提升的书中会有“请这样做”等关于技巧的描写,但却很少会写“如何使用它”“在什么样的文脉中可以使用它”,因此并不怎么派得上用场。其实,这就是误认为“技能=技巧”的结果。光是收集了大量的技巧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,技巧和程序(运用能力)两者缺一不可。
写作的目标
所有文章都是有目标的
获取共识
提供信息,确立读者和作者之间关于主题的共识。要确立共识,理解读者是很重要的。
调动预期反应
所有文章都是为了调动读者的反应而存在的。对提问的回答、获取支援、批准计划等。
留下预期印象
即使调动了预期反应,但如果破坏了印象则会给商务活动带来恶劣影响。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,读者会有怎样的印象。
写作的程序
确定信息
所有写作的文章都是有目标的,目标是解决或者说明什么问题的?那么我们就需要去确认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?解决问题就是现状有什么问题,然后通过什么步骤解决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
分析读者
为什么必须分析读者呢?原因在于,所有沟通交流的质量,都是由交流的对象来评价的,文章也是一样的。所谓交流,只是自己传递出信息是不成立的,必须要有接收信息的人,而交流的质量,就是由接收信息的人来评价的。信息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传递,是由接收的人来判断的,因此,了解接收信息的人、了解读者,是非常重要的。
根据读者的不同,文章的要素也会随之变化
读者是谁?他站在什么样的立场?
读者是谁?
是一个人,还是几个人?
读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,负担着怎样的责任?
读者对背景、事情经过等情况掌握了多少?
对于这个主题,读者对其背景、事情经过了解多少?
读者拥有什么样的背景知识?
读者在担心什么?
读者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?
担心些什么问题?
读者的思考倾向是怎样的?
读者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、与作者的距离是怎样的?
读者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(说话方式、写作方式)是什么?
读者了解我吗?
了解的话,与我的距离是近还是远呢?
收集点子
点子指的就是想法,或者也可以说是灵机一动。我们在说到点子的时候,都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创新的、崭新的东西,但其实它并没有那么高深,它就是一个“想法”。即使是头脑中浮现出来的一些东西,这样的程度也是没有问题的,重要的是“毫不迟疑地想出来”。总之,想出来。之后再来进行归纳筛选。
收集点子有以下几种方法:
(1)一条一条地写下来;
(2)写在便笺上;
(3)在白纸上自由地写下来;
(4)使用大纲编辑器(Outline Editor);
(5)把书当成点子抽屉的把手;
(6)储备想法。
写概要
概要指的就是“轮廓”。在文章中也叫“架构”。我之前说的“在写作前要进行思考”,这就是思考的主要部分了。思考把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流程、顺序进行传递。也就是说,确定说话的顺序
概要的框架1(报告型)
概要的框架2(要求型)
通用型概要
写草稿
这个实际上指的是,以之前说明的东西为基础,试着写下来看看。可以用手写,习惯了用电脑的人,也可以用电脑来写。把思考的东西先写出个大概,然后再推敲与修改
推敲与修改
与主题无关的信息都是噪声。在一个段落中只讲一个主题。为了让读者清楚地知道“这个段落讲的是这个事情”,只能在段落中放进一个主题。
写文章的三个基本原则
一个词/一个意思
选择读者能够理解的词语
选择确定为单一语义的词语
一个句子/一个点子
一个句子中,只表达一个思想
不要使用不作为转接连词的“ga”
一个段落/一个主题
在一个段落中只涉及一个主题
不要写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
总结
这本书是偶然看到的,而且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写的,顿时激起了兴趣想看看,花了一个小时半小时一口气看完了,感觉非常有指导意义,大部分人写作的时候,花了大部分时间在70%的时间在写作,30%的时间在思考写作的程序,但是作者认为应到花70%时间去思考写作程序,30%时间用来写作。这70%的时间用来确定信息,分析读者,收集点子,写概要等程序上。不站在读者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有吸引力。因此,在付诸实际行动前,事先明确意图,并将意图具体化、有形化是非常重要的。设计——写作前的思考。写文章前,先想好要写什么、要怎么写、要怎样来表达思想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书本很薄但是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写作的框架流程和步骤,日后在写作工程中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写,不是说要写的多么漂亮荡气回肠,至少表达的信息和逻辑清晰且准确。其中作者也提到他的写作技巧是通过写博客写书一步步总结出来的。关于写博客作者这样说的
写博客
写博客实际上就是“输出”的过程。通过这件事,持续地将“自我所得的感受和经验化为法则”、将“抽象化的原理化为条理清晰的原则进而内化于心”,并将其“传递给他人”“以文章的形式留下痕迹”。在这样重复的实践中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方式。
具体的流程如下:
(1)用一句话把想说的写下来;
(2)把想法分点写下来;
(3)构建故事框架;
(4)加入血肉;
(5)重读一次进行精练
就像作者所说 不试着写下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精练。不写下来就等于0,我们没有办法对0进行精练。因此,笔耕不辍是非常重要的,写完扔掉,然后再写。
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